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学院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创文明、强素质、展精神”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作者:励荣杰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时间:2014-11-24 浏览: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文明素养,改善学生精神风貌,根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关于“文明校园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开展“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指导思想:
     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文明校园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继续教育学院实际,制定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方案,落实校园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各项任务。在活动中要积极提倡“遵纪守法之风、勤奋好学之风、文明礼仪之风、孝敬感恩之风”,严厉打击“违法乱纪之风、迟到旷课之风、懒散脏乱之风、游戏喧闹之风”,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到“底线不能破、红线不能碰”,人人争当“文明、健康、好学、守时、勤劳、善良、懂感恩、知孝敬”的高素质大学生,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
 
活动主题:四个“提倡”,四项“打击”,确保安全稳定,加强素质教育,人人争当文明大学生
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林盛光唐若
      副组长:王成思袁红富
      秘书长:励荣杰
    成员:倪献鸟、潘贻挺、蔡轩、章超、翁荣文、陈礼贤、武海南、林杰、王冰如、李增、陈昭棋、谢冰琦、黄骑骥、李彬彬、李丹丹、王颖、周鹏;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励荣杰任办公室主任,倪献鸟任办公室副主任,蔡轩(大三)、潘贻挺(大二)、谢冰琦(大一)、章超、周鹏(学生)任办公室秘书。
总体思路:
     整体方案的实施,从启动仪式开始,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采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跟踪记录本》,记录学生大学三年的综合素质及表现情况,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教育载体,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跟踪记录本》记2个必修学分,纳入到继续教育学院全院学生的毕业资格审定。
        采取教师“年级段”管理模式,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    
搭建“一体两翼”的学生组织架构,以团委学生会为主,以党建学生组织(导生)和公寓管理学生组织为两翼,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
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完善学生素质提升课程的培养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采取“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成长会做人、成才会做事的育人目标。
一、工作任务与分工:
(一)、团学工作(组长:潘贻挺;成员:武海南、林杰)
1.规范学生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入心入脑,上岗上墙,强化传承。
2.整合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美化学生干部办公环境,营造环境归属感。
3.加强学生干部纪律意识、管理技能以及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干部的自主性。
4.制定并完善学生工作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参与度与工作积极性,大力激发学生的精神士气。
5.打通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之间的信息与桥梁,做到党建义工时间和学生志愿者时间互认等工作。
(二)、党建工作(组长:倪献鸟,成员:陈昭棋 
1.组建一支学生党建队伍。
2.积极开展支教、义工、管理等各项活动,提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身的党性素养。
3.规范党员发展流程,规范业余党校学习内容。
4.争取党员发展名额,提升学生入党积极性。
(三)、就业工作(组长:蔡轩;成员:李增)
1.,以建立就业信息栏的方式加强就业信息传达,实现网上网下的“同攻共进”。
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2.营造积极就业氛围,利用学院资源,互动搭建企业“墙”和企业“桥”。
3.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扩充企业就业信息栏,阶段性进行企业岗位实习等就业服务。
4.制定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做好毕业生就业落实证明工作。
5.按班级分专业做好就业统计,及时了解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并制定毕业生就业奖励政策。
6.积极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做好挂牌落实工作。
(四)、创业工作(组长:潘贻挺;成员:蔡轩、李增)
1.调查掌握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创业情况,加强宣传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2.制定学生创业服务办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开设学生创业区域,营造学生创业氛围。
3.建立学生创业导师库,组织创业沙龙交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兴趣。
(五)、公寓工作(组长:陈礼贤;成员:谢冰琦、黄骑骥)
1.组建一支得力的公寓学生组织,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强寝室纪律和卫生督查工作。
2.设立教师公寓值班室,轮流进行公寓值班、检查、巡逻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公寓管理。
3.通过一定技术手段限制学生的刷卡次数,以便解决晚归以及夜不归宿的问题。
4.加强公寓楼道文化宣传,打造“文化走廊”,宣传学院文化精神、规章制度、和充满正能量学院典型人物及事迹等。
5.规范完善辅导员、班主任下寝室谈话制度,建立造表规定次数,纳入考核。
6.建立教工党员(学生入党积极份子)寝室结对制度,提升学生公寓的监督力度。
7.建立优秀寝室、文明环境红墙区,展示优秀学生寝室的积极面和正能量。
(六)、宣传工作(组长:林杰;成员潘贻挺、陈昭棋、陈礼贤)
1.规范8号楼宣传阵地的管理,做到整体规划,管理有序,格调高雅。
2.加强团学、党建等各项学生工作宣传人员(教师和学生)指导,提高宣传意识,推广宣传各自的分管模块。
3.做到质量并重,既要加大学院新闻宣传的“量”,也要提升继续教育学院工作宣传的“质”。
4.加强与校外媒体的联系,提升继续教育学院在校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学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5.加强宣传阵地的立体化建设,做到橱窗宣传、网站宣传、微信宣传、微博宣传四位一体共同推进。
(七)、学风工作(组长:章超;成员:李增、王冰如)
1.拒绝早餐进教室。遵循“宁可让学生们在教室外用完早餐再进去”的原则,做到不影响师生的正常上课,通过教师轮流值班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2.保证每周的学风检查结果及时公示,给学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和激励作用。
3.组建学生干部或党员学风建设督查队,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守时、守纪律。
4.评选学生文明礼仪大使,共同参与学风督查工作。
5.表彰优良学风班,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学风先进个人事迹。
(八)、环境创设工作(组长:励荣杰,成员:林杰、翁荣文、陈昭琪)
1.加强学院文化环境建设,设立学院文化墙,做到处处能育人、人人能动心,弘扬正能量,提升学院文化软实力。
2.规范8号楼教学办公区域的文化标识,提升文化氛围的整体感。
4.设立班级责任教室,规范教室门牌信息栏,美化教室环境。
(九)、卫生工作(组长:王颖;成员:李彬彬、陈礼贤)
1.加强卫生管理,开设休闲区以及集中吸烟区,并在相应区域设立垃圾桶和烟灰缸等。逐步禁止学生在教学区吸烟的习惯。
2.做好教室走廊等地的卫生设备检修工作。
3.在公寓楼内设置卫生区域,合适放置垃圾桶,并在每个楼层设立卫生纪律积分牌,及时公布楼层的卫生纪律情况。建立优秀寝室免检制度,并予以物资奖励;对每次表现最差的两个寝室集体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4.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办公室、教室、公寓、走廊等相关责任区域卫生文明情况,检查结果登记在册,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5.做好教学区责任教室卫生评比展示牌,打分登记,并与师生的考核挂钩。
6.成立学生卫生督察队、划定责任区,指定责任人。
(十)、安全保卫工作(组长:黄骑骥;成员:李丹丹)
1.制定学生安全保卫文件汇编,发布至辅导员手中。
2.建立安全舆情通报制度,每周定期做好信息通报工作。
(十一)、家校工作(组长:陈昭棋;成员:蔡轩、潘贻挺、谢冰琦)
1.加强辅导员家校工作引导,按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群,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发布部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以积极正面信息为主,负面信息的做好私下个别沟通交流。
2.定期收集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建立家校信息互通机制,将学校建议和家长建议合二为一,定期发至家长以及每位辅导员手中,并公布在合适的信息栏中。
(十二)、心理健康工作(组长:倪献鸟;成员:林杰)
1.消除学生自卑感情绪,弘扬正能量教育,营造正气氛围。
2.开展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的主题讲座。
3.矫正学生懒散的行为习惯。
4.做好心理异常学生的筛查、咨询、帮助指导和转介服务工作。
(十三)、自我提升以及考核工作(组长:王成思,成员:翁荣文)
1.改进考核工作细节,汇总本活动工作开展中与考核相冲突意见,及时反馈。
2.安排设定辅导员自我提升课程,课程形式可以多样,通过每周茶歇会等方式开展问题探讨或进行学习交流。
3.设立年级段段长,做好该年段学生教育管理的统筹工作,并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4.加强个人阅读,积极开展分享,相互促进,自我提升。
二、实施步骤与安排
 
    (一)2014年12月举行一次全面的启动仪式。
)面向2014级学生:搭建文化修身平台,推进人文素养工程。
通过“1334项目”(即开展1次调查,开设3门公共课,开创3门选修课,参加4次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文化修身的七大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
1、开展自考意向的调查活动。以相对集中的形式开放一个“全天开放”公用教室(包括周末、节假日),供学生自学。
2、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以轻松自在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学会释放压力和主动倾吐自己的心声。宣传心理健康理念为目标,增强学生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3、开设“文明礼仪”公共课。让学生学会真正地注重自身修养,并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尊严的大学生。以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为目标,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根除不文明的现象,培养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从“知礼、学礼、懂礼、用礼”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成才价值观,促进校园更加文明、和谐。
4、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公共课。让学生尽早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计划。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目标,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有意识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并结合社会需要开拓美好的职业前景,为走向职业成功选择最佳途径。
5、开创“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选修课。以有趣实用的课程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积极性。
6、开创“演讲与口才”选修课。以经典的段子去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与口才。
7、开创“电影鉴赏”选修课。以观摩电影的形式给予学生正面的指示和引导。
8、参加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训岗位,走进企业,了解工作,把握未来。
9、参加义工志愿者活动。搭建社会义工服务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投身社会义工活动,学会感恩。每学期一人至少参加两项。
10、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鼓励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每学期一人至少参加两项。
11、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前让学生了解社会。本学年一人至少参加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或寒假社会实践)。
(二)面向2013级学生:搭建笃学强能平台,推进专业技能提速工程。
通过“5个1”活动(即一专业一证书、特色专业特色展示、每个专业开展一次公益服务活动、每个专业举办一个专业竞赛、每个专业开展一次对接活动),以提高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为目标,实施笃学强能的大主题活动,重点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本领。
1、开展“一专业一证书”考证活动。坚持“人人都拥有一本技能考证手册,人人都持有一本专业技能证书”的理念,让学生收到一本技能考证手册,接受一场技能考证培训,收获一本专业技能证书。各专业技能证书包括:营养师、普通话、保育员、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贸跟单员等。
2、开展一次“特色专业特色展示”演出活动。坚持“一个特色专业有一场特色展示,一个特长学生有一次特别展示”的理念,让学生表现一次专业特长,如装潢设计、房屋建筑专业可开设一场画展,学前教育专业可举办一次文艺演出等。
3、开展每个专业一次公益服务活动坚持“每个专业都服务社会,每个学生都参与义工活动”的理念,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感受专业学习的作用和魅力。
4、开办每个专业一个专业竞赛。坚持专业为导向,学生技能提升为目标,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开展各类专业竞赛,以赛促学,互利共进。
5、开设每个专业一次对接活动。加强专业学习,了解专业环境,推进同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尤其是外学院专业之间的交流互补。
(三)面向2012级学生:搭建就业导航平台,推进就业人才提炼工程。
通过“4321项目”(即参观4次企业,听取3场讲座,参加2项竞赛,获得1次推荐),以求职就业能力为目标,实施就业导航的三大主题活动,帮助大学生具备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尽快完成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的心理调整和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适合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1、参观四次企业。即走访了解4所相关企业岗位,了解掌握工作岗位性质,提升自身岗位就业竞争力。
2、听取三场讲座。关于求职就业礼仪、简历设计与制作、求职面试技巧的专题讲座
3、参加两项竞赛。以“简历设计与制作”和“求职面试技能”为主题的竞赛
4、获得一次推荐。即顺利取得就业指导培训班结业证书的同学即可获得一次就业实习的推荐机会。
 
三、奖惩原则:
学生的项目与学生入党评优、处分、毕业相挂钩;
教师的工作与教师评优考核奖励相挂钩;
优则奖,劣则罚,奖罚分明,紧密相扣。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