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学院 > 学院新闻 > 新闻中心

一个音乐男孩的小舞台与大世界——记温州大学“十佳歌手”郑自立

作者:林倩雅/文 潘亨妮/图  来源: 时间:2013-12-18 浏览:

    笔者初次见到郑自立,是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十佳歌手海选的现场。高挑的身材、冷静的眼神、稳定的发挥,让这位17岁的大男孩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郑自立本人对“音乐男孩”这个称呼未置可否,但在2013年这个冬天,他走上了温州大学“十佳歌手”的舞台,就注定与音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音乐让他的名字传遍温大和城院。
侨乡走来的大男孩
    郑自立的老家在侨乡青田,父母定居于葡萄牙。童年时期的他在外婆、奶奶的呵护下快乐成长。11岁从老家转学到葡萄牙,在欧洲度过了整个中学时期。今年夏天,郑自立听从家人建议,回到了故乡的热土,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继续教育学院13工商企业管理A班是个活泼的大家庭,班主任潘亨妮老师亦是学生的好朋友。根据潘老师的描述,郑自立在班级里算得上是积极分子,上课时总是与同学早早来教室,班级活动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在11月的班歌大赛中,他是领唱之一,协助班长组织同学排练20余次,终于在分院赛中获得第一,并代表分院参加城市学院总决赛。这个高大的男孩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工作负责,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一颗年轻之心的音乐之旅
    回忆起最初对音乐的触碰,郑自立显得愉快轻松。那是他刚到葡萄牙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也没有太多朋友,于是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与音乐作伴。听着耳边的旋律慢慢变得熟悉,他也会随声哼唱。也许音乐确实有一种魔力,让他不再害怕去熟悉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开始积极与当地人接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天生的好嗓音与优雅的外在形象使他迅速在学校里小有名气。音乐从此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他影响最大的那次音乐之旅,是在2011年。
    2011年国务院侨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及中华全国青年协会共同主办“水立方杯”世界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郑自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比赛,却意外地收获了葡萄牙赛区亚军的好成绩。这不仅让他本人倍受鼓舞,也让家人万分惊喜。在来北京参加总决赛的途中,父亲给予了他很多鼓励和指导,充分肯定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小天赋。但音乐之旅仅仅有小天赋是不够的。在总决赛上,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最终的名次并不理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郑自立并没有沮丧之意;相反,他认为正是残酷的竞争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唱功和技巧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给自己提供了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今年参加学校组织的“十佳歌手”大赛,郑自立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是朋友,二是自信。作为一名刚回国的大一新生,怎样去融入和适应新的环境,拓展自己的的各方面能力,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十佳歌手”比赛刚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契机。从继续到城院,从城院到温大,他走的路并非一片坦途。有过纠结、低落、失望,但最后,这位大男孩依然满脸笑容地回答:收获最多的是自信,老师的支持,同学的肯定,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谦和、进取,成长的脚步
    音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但郑自立清楚地知道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十佳只是一个小舞台,大学里还有很多自己要去接触和学习的东西:丰富多彩的活动、纷繁复杂的知识、待人处事的方式。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每一次的尝试都会是一种锻炼和提升。
    郑自立一直要求自己以谦和的心态去对人对事,去接纳和包容。这与父亲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一直以来父亲对他都非常严格,如中文发音必须标准,坐姿站姿必须有模有样,对待他人必须尊重有加,而骄纵蛮横决不可要。在父亲的影响下,郑自立形成了良好的自律意识,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与朋友和睦相处,对学习、交往有正确的态度。
    站在大学的舞台中央,郑自立在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他想要拓展出一个自己的大世界。他加入了城院主持队,想要练就一副“铁齿铜牙”,同时凝结一身优雅气质;他依然会参加各类竞赛,因为竞争是一台加速器,推动着自己去争取、去反思、去总结,之后才会有进步。未来的路很长,成长的脚步不停,相信这个大男孩会越来越成熟,他的路也会越走越宽。